“读诗、品诗,让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美的基因”
——北外辽校语文组第七次线下“异课同构”活动
2019年5月9日下午,北外辽校语文组在录播教室开展了第七期线下教研活动,进行了古诗文教学的“异课同构”。本次教研活动由语文组负责人李凤艳老师组织开展,由汪佳荟老师主持,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教研会。
首先由主持人汪佳荟老师介绍了此次教研活动流程,重点强调评课时要采用“欣赏+建议”的评课思维;提倡“描述+点评”的评课方式,随后详细阐述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。
接下来,由尚芸、代安婷、卢俊三位老师进行模拟上课。尚芸老师执教的是李贺的《马诗》。深厚的底蕴,徐徐道来,让我们体会到李贺不得志的抑郁和希望驰骋沙场的豪情。

代安婷老师执教的苏轼的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,美丽的语言、美丽的举止、美丽的老师演绎出一堂美丽的古诗文课。
如果说两位年轻老师的教学风格是的柔情的风,是温婉的雨,虽有青涩,但充满希望;卢俊老师执教的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则体现出自信沉稳,成熟大气。
在座老师专心“听讲”,认真“做笔记”,俨然勤奋求知的学生,完全沉浸在古诗词韵的教学之中。
课后,大家意犹未尽,争先恐后的对三位老师的试讲课进行点评,针对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,包括导入的设定、古诗的吟诵、思维导图的运用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规律性的探索。
在大家激烈的讨论结束后,语文组负责人李凤艳老师针对此次教研进行了点评,肯定了三位老师各自不同特色的教学风格,同时也指出了古诗文教学的三点要求:注重吟咏古诗词;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;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大胆想象。组长的总结,让老师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特质。
教研活动在简练凝神的“一句话”结语中走向尾声,课后作业的布置——每人创作一首《渔歌子.北外辽校》以抒发心怀之志,教研余音不绝于耳……
“师指一条路,烛照万里程”。相信在北外辽校前行的路上,我们语文组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的魅力课堂,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光。
文字:安禹婷
图片:任逢遴
校审:李凤艳
责编:闫 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