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们都是追梦人】北外辽校里的“王爷爷”
北外辽校有一位总是笑呵呵的“王爷爷”,早上,他会早早的在校门口等待他的小神童们,雨天,他为孩子们撑伞;晴天,他为孩子们遮阳;冷天,他给孩子们取暖……家长们感谢之余总禁不住相互感慨:“学校在哪雇来这么好的校工,亲切温暖得跟家人一样”。
家长们不知道,他们口中这个“校工”,其实是背井离乡抱着一颗育人初心来鞍创业的企业家、追梦人;他就是占地六万平方米、外交官摇篮、处处承载梦想的北外辽校“创始人”——王向阳。
世间一切,都是遇见。就像冷遇见暖,就有了雨;春遇到冬,有了岁月;天遇见地,有了永恒;人遇见了人,有了美好。王向阳遇见鞍山,便有了北外辽校。
(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空地)
(王向阳亲力亲为,打造心中理想的学校)
(埋头苦干,建设学校身体力行)
(现代化的校园,凝聚了王向阳太多的心血)
走进北外辽校的校园,花团锦簇、绿树成荫,英伦风格的教学楼,一幅幅各国特色的壁画,软质材料包裹的墙角……每一个地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过。在这里,仿佛一草一木会说话,每一方一寸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可让人惊奇的是,这个精雕细琢的园艺师是王向阳,这个完善配套的建筑师是王向阳,这个追求完美近乎偏执的画家是王向阳……可以说校园里每个角落都倾注着他的心血。
(春之生机)
七年时光,离乡背井的孤独、追梦路上的磨难、事以愿违的无奈……就像一只只小虫子,合力让他放弃、“服输”。然而,他非但没有退缩,而是越挫越勇了,他相信所有的动力,都来自于内心的沸腾。
大家都说,如今民办教育的创办者大致可以分三类:一是有了钱办教育,二是为了钱办教育,三是为了教育理想办教育,王向阳肯定是属于第三种办学人。王向阳说,一辈子财富不重要,功名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,而他觉得教育就是这世间最有意义的事了。教育没有退路,它关系着民族、社会、国家的命运,是很高远的事业,不能小看。“我希望打造一所承载梦想的校园,这里帮孩子树立目标,这里帮助孩子丰满羽翼,这里帮助孩子实现梦想。兴师、减负、乐学,我的理想是办一所学生、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学校,办一所成就孩子成功人生的学校,办一所可以享誉钢城的百年名校。”
梦想不会自动成真,奋斗是其桥梁;目标不会自动抵达,奔跑才有远方。这世上有一种感动叫做遇见知己。王向阳的这股子倔强,也让鞍山不少有着共同教育理想的人来到这里携手筑梦。其中不乏名师、名校长:铁西实验学校校长黄陆明、鞍山一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白帆、鞍山一中数学备课组组长汤易男、鞍山一中英语教研组组长朴芬姬,初中数学名师李经纬、张勇,英语名师仲吉波、全国德育名师、吉林省语文名师国新……大家共同奔跑,一起逐梦,在这群敢闯敢拼的人面前,似乎没有什么山峦不能攀登,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。
在王向阳的“育人经”里,餐桌是最好的课堂。“餐桌上可学管理、可明礼仪、可习交往,餐桌上的好习惯、好品质都可以迁移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来。”除了餐桌上的教育,王向阳还特别重视食堂管理,他将其看作是学校师德的体现。食堂丰厚的利润回报让不少投资者“蠢蠢欲动”,部分股东也纷纷表示,对外发包食堂可加快办学资金的回笼,是一举多得的“美事”。王向阳不为所动,他坚持“食堂是良心工程,要以诚信、负责任的态度来办食堂。”不少家长都感慨,不少食堂为了节省成本,都用鸡肉代替猪肉,而咱们这学校,牛肉每周必有!
正是王向阳的这份善良和执着,在北外辽校他俘获了大批的“粉丝”,有老师有孩子,大的小的都愿意叫他“王爷爷”。孩子们下课就愿意拽着王爷爷聊天,还有的孩子特别懂事,怕王爷爷累抢着给捶背。回到寝室还不忘给王爷爷录段视频说声“晚安”。而王向阳也乐在其中,“我是真喜欢孩子,我愿意竭尽全力托举他们的幸福人生。”
后记:
虽然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,把教育还原为美好生活。润物细无声,万物在爱的滋润下悄然生长,不觉间我们都已经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成长是慢的艺术。教育的美好,就是有心无痕。静静的等待,守望,凝视,因为这真的就是一种期待的幸福……

文案 @ 许 珂
图片 @ 全媒体中心
校审 @ 许 珂
责编 @ 常 亮